天气转变,有些宝宝厌奶情况更严重了,家里也瞬间乱成了一锅粥:什么?不吃奶?那还了得啊!得吃啊,塞给他吃啊,不吃怎么长身体啊!“厌奶”是个“咨询率”比较高的话题,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1、病理性原因
接种疫苗后不适、出牙、耳朵感染、鹅口疮、胃食管反流、胀气、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都会影响宝宝的食欲。
此时宝宝没有能力向大人表达自己身体上的不适,会直接表现出哭闹或者拒食。所以一旦孩子出现厌食的情况,大人第一时间要排除孩子生病的可能性。
2、环境干扰
3个月左右,宝宝的视觉、听觉开始快速发育,他们不再单纯地吃吃睡睡,对周围环境变得敏感、好奇,外界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转动小脑袋四处张望。
周围有一点动静、声响都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不再吃奶,或者吃吃停停,甚至专心探索声音的来源,拒绝喝奶。
3、单纯厌倦吃奶
设想一下大人连着几个月,一天三餐吃同一种口味的食物,是不是想想就没胃口,更别提吃了。宝宝从出生起,不是吃母乳就是喝奶粉,一喝就几个月,难免会对喝奶的兴趣减少。
再加上有时候情绪不佳,没玩够或者觉得受到冷落,就会拒绝喝奶。这时候不要心疼孩子吃不饱,不时往孩子嘴里塞奶瓶。坚持定时定量地喂,让宝宝有饿的时候。
比如一天5次奶,一次150ML,不管宝宝第一次喝了多少,哪怕一点没喝,坚持到下个时间点再喂,中间的时间段不要喂。坚持几天,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好转。
4、辅食添加不当
对于1岁内的宝宝来说,奶仍是他们的主食。宝宝的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妈妈给宝宝添加的辅食有点多的话,势必会影响宝宝喝奶的胃口。
另外,给1岁内的宝宝制作辅食,不宜添加盐、糖等调料。宝宝此时的味蕾正在发育,十分敏感。如果辅食“太好吃”,宝宝自然会厌倦寡淡的奶味。
5、喂养方式不当
喂奶姿势如果让宝宝觉得不舒服,小家伙也会任性地发脾气、大哭,喝了吐或者干脆不喝。妈妈尝试着用不同的姿势给宝宝喂奶,比如有的宝宝吃奶时,喜欢把脚丫子抬得高高的,如果此时他的腿被妈妈的胳膊压住了,宝宝就要闹情绪了。
如果是奶瓶喂养,让宝宝呈45°斜卧,奶瓶与宝宝的头呈45°,奶的流速适当,宝宝喝起来刚刚好。否则,奶流得慢,宝宝吸起来费劲;过快又会呛着宝宝。
6、不喜欢奶嘴
如果宝宝出生后一直吃母乳,突然换成了奶瓶喂养,宝宝一时接受不了奶嘴的触感,就会厌奶。
有时换了新的奶嘴,奶嘴偏硬,或者奶嘴孔太大、太小,宝宝不习惯,也会拒绝喝奶。
二、需要避免的处理误区
1、喝奶时间短了,不一定就是「厌奶」
随着月龄增加,宝宝消化能力逐渐增强,喝奶的效率也会提高。尤其对于亲喂的宝宝来说,更不能仅仅以喝奶的时间来判断是否厌奶。
2、认为宝宝每天一定要喝一样多的奶
我们开头也说了,宝宝4~6个月的时候生长速度会减慢,所以对奶的需要量可能会适当减少。
而且宝宝也有胃口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每天都必须完成这个喝奶的指标。妈妈首先要改变这个看法,否则看着奶瓶里剩下的50~100ml不爽,总是想方设法地逼迫着孩子喝下去,更会增加「厌奶」情绪。
3、白天完全不喝,只靠睡前迷糊奶
有些因为宝宝厌奶而向我求助的妈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家宝宝厌奶很奇怪,只有迷糊才吃,清醒的时候绝对不吃,白天的时候只有小睡的时候才吃几口,夜里总起来吃,因为他白天厌奶,又不敢不给吃,整个颠倒了,这可怎么办?
其实这个不叫厌奶,而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可以叫做奶睡依赖,也可以叫做吃睡联想。
和奶睡一样,迷糊奶并不是推荐的做法。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建议可以在孩子清醒的时候尝试喂奶,迷糊奶是不得已的选择。
4、奶喝的少就加辅食补充营养吧
奶量减少并不是加辅食的条件之一
宝宝越是厌奶,就越是应该想办法让他多吃奶,而不是让他改吃辅食。
另外,4-6个月以后正常添加辅食的宝宝,也会有奶量下降的现象,这个是正常的,宝宝需要这样的过度,6个月以上奶量保持在600以上就好,还可以吃一些酸奶和奶酪来补充,不必太过焦虑。
5、总是觉得孩子喝的不够
我们一直说需要客观评价孩子生长发育情况,最直观的是通过绘制孩子生长曲线,而不是凭借主观胖瘦感觉。
但是如果因为喝奶量急剧减少,体重曲线连续低于两根标准线,就应该采取干预措施。如果只是偶尔几天不喝奶,大可顺其自然。
6、宝宝不喝奶,一直不停尝试喂奶
过于频繁的喂奶会增加宝宝对喝奶的抗拒,尤其是本身就有厌奶情绪的娃。对4~6月龄的宝宝来说,可以适当延长喂奶间隔,4小时或以上喝一次也没问题,不要强迫。
提醒:除了以上的情况以外,一定要警惕如果宝宝一直吃奶情况很糟糕,而且体重明显下降,并且伴有烦躁不安、发热、嗜睡、咳嗽、反复呕吐、尿量减少或呼吸苦难等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
教学点:1个 人气:345
教学点:1个 人气:137
教学点:1个 人气:131
教学点:1个 人气:113
教学点:1个 人气:110
教学点:1个 人气:99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400-0909-044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404号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成都中医大针推院产康培训中心”所有,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有侵权或投诉,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