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路问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11 阅读量:7
在直播行业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主播已经逐渐成为促进数字经济革新和网络文化产品创造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工作属性愈发明显,并且在媒介领域获得了明确的身份。然而,频频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正威胁着主播队伍的健康成长与有序发展,这也使得整治直播乱象成为了网络空间管理的重中之重和难点。
新就业形态的涌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主播是新就业形态的一个典型代表。人才是第一资源,积极开展专门化的主播高等教育,既是具体落实新文科建设内涵、践行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改革、推进人才自主培养目标的题中之义,也是以“智力引擎”优化主播从业队伍、规范直播行业秩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服务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现阶段,培养网络主播专门人才的基本路径有两个维度:一是对既有相关文科专业数字化改造,二是建设“网络主播”本科专业。一方面,调整表演学、广告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人文社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好适应行业发展。这将具有两全其美的创造性价值,既能赋予老牌专业崭新的生命活力,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职业范畴,也能增强主播群体的知识底蕴与人文素养,在循序渐进中提高直播的行业门槛。比如,北京电影学院2024年新增聚焦主播及博主语言表达的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在专业改革面向服务国家发展、突出优势特色、强化协同联动的顶层设计指引下,作出了调整育人思路、厘清教学重点、紧跟时代步伐的尝试。
另一方面,“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是教育部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之一,也为“网络主播”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网络主播”专业的发展,是主播群体“去污名化”的有效策略,是进一步规范主播行为、提升直播行业价值的强力引擎,更是相关高校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自觉选择。“网络主播”专业的申报目前虽然还未正式出现,但近三年已有“数字经济”“数字新闻学”“网络直播与运营”等相关本科专业或通过审批或正在申请,为“网络主播”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当然,专业建设切忌急于求成,须在社会需求与院校特色的和谐共融中,以扎实的行业调查、丰富的科研成果、严密的课程论证、可靠的培养方案等核心要素为逻辑起点。
主播专门人才的培养锻造,不会一蹴而就,不会一劳永逸,需在教学的动态调整中,持之以恒地遵循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协调、相统一的前进方向。所以,在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设计上,至少应围绕三点统筹规划:一是注重培养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并通过赓续中华民族精神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深度强化媒介素养、把关意识,以及形塑互联网思维,在实践中贯彻用户本位观念;三是高度重视写作功底与表达能力的融会贯通,以写作训练夯实文化储备、深化知识应用、淬炼逻辑思维及批判思维,以良好的语音面貌及表达状态完成“写”向“说”的有效转化。使学生做到能言善辩、出口成章,实现有声语言传播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言之有情、言之有韵的理想愿景。这亦是在培根铸魂与守正创新中培养主播专门人才的立足点。
显然,加快培养主播专门人才,是现实需求与时代呼唤的“双向奔赴”。此外,伴随互联网普及率与活跃度的持续提高,以及社会化媒体的广泛流行,“万物可直播、人人皆主播”的数字化生存场景成熟初显,更需要主播拔尖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定人们对美好数字生活的憧憬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