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路问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02 阅读量:8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道重要课题。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面对新需求,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由大变强。
职业教育量大点多涉及面广,需要政行企校社研共同参与,以开放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生态转型,以教育的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深化产教融合。
突出技术教育特点。把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法律上保障职业教育“类型”地位。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着重技能传承与创新。一是着重制造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企业开始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二是突出制造、安装、操作、运维、服务环节人才培养。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产品链和价值链的优化,学校要遵循“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的基本思路,优化职业教育“机械、电气、控制、管理、服务”专业类别的结构比例,从专业建设的精细定位和优化设计入手,合理调整一批传统专业,创建一批新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精、特、优”,从培养传统制造业技能型人才转向培养智能制造业技术型人才。三是注重数字化、绿色化技能素养。数字化与绿色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的两大趋势,协同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既需要懂数字技术又懂行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数字化+绿色化+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
促进跨界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产业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沃土,是学校培育人才的基本用户和支撑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广阔市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支撑机械工业振兴发展的人才源泉。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推进产教融合、产教互动、校企一体办学,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重要的产业政策与教育政策,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开发全过程。一是以产教融合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径。地方政府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规模、结构和层次,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向主导性产业、区域经济、主体经济功能区融入,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强化政策引导,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二是以职普融通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推动全领域的功能互补,职业学校为普通学校提供职业启蒙教育和劳动教育,普通学校为职业学校提供文化素养课程,打通高等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协同发展。三是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拓展职业学校办学路径。职业教育每年输出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要引导职业院校将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作为重要办学内容之一,形成服务区域和产业的多功能“社区学院”,推动“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落地,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和现代治理体系,确立“管办评分离”教育治理原则,厘清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权责关系,优化职业教育生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新局面。对技能人才和学术人才一视同仁,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为职校毕业生在就业、升学、晋升及教师工资福利等方面创造公平环境。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过去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我国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职业教育大国,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必须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