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发布时间:2022-05-23 16:09 阅读量:6
路问教育教育分享: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高频考点。更多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备考等医学考试网上相关资讯请关注:路问教育!
第一章 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
【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1.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神农本草经》。
2.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本草经集注》。
3.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
【2】中药五味与功效
1.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辛味(荆芥、薄荷、香附、川芎)
2.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甘味(黄芪、枸杞子、甘草、熟地)
3.有收敛固涩作用,亦能生津、安蛔;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酸味(木瓜、乌梅、五味子)
4.能泄、能燥、能坚;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苦味(大黄、代赭石、苍术、苦参)
5.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脾虚便溏者慎用:咸味(海藻、鳖甲)
6.有收敛固涩作用;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涩味(赤石脂、龙骨、乌贼骨)
7.有渗湿利水作用;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淡味(茯苓、猪苓)
【3】中药升降浮沉与功效
1.升浮性: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桔梗、紫苏、荆芥)
2.沉降性: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白前、天花粉、芒硝)
【4】主治病证的表述
1.以疾病的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疟疾、肺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2.以疾病的证名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热淋、血淋、湿热黄疸、风寒表证。
3.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惊悸、耳鸣、耳聋、口臭。
【5】中药的配伍
1.相须: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
2.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茯苓配黄芪。
3.相畏: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
4.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杀半夏。
5.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6】中药组方原则
1.君药: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⑴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
⑵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⑴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⑵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⑶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⑴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⑵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7】中药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增强药物疗效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便于调剂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