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 发布时间:2022-03-01 15:57 阅读量:17
许多自考生正在备考2022年自学考试。自考课程的试卷遵循一个原则,以自考教材大纲为主,参考辅导资料为辅。下文为大家整理自考27332当代中国经济运行复习资料,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学习当代中国经济运行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现状,掌握经济运行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为应考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点
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分为七部分,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现代市场体系、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现代化、经济国际化、当代中国经济中的分配与消费和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当代中国经济运行有一个全面正确和基本的了解。具体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当代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致过程。
2、理解经济运行中交换、分配、消费及宏观调控的特点及作用。
3、掌握经济增长、发展及中国经济运行如何适应经济现代化及经济国际化。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以经济管理为基础,结合中国当前实际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前修课主要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当代中国经济运行的理论。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阅读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目;第三章第一节第一、三目和第二节第一、二目)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基本经济制度,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
(二)学习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及生产力和经济制度,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和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第二章 现代市场体系
*(阅读教材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一目,第三节,第四节第二目;第九章第一节第二目,第二节第一、二目,第三节第一、二目)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现代市场的含义及现代市场体系的结构,现代市场中信用形式,阐述了如何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的运行、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及用法律手段管理市场。
(二)学习要求
了解现代市场及现代市场体系的结构,理解现代市场体系的培育,深刻认识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的重要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现代市场的含义,现代市场体系的结构,现代市场中的信用形式。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市场。
2、掌握:在改革中培育现代市场体系,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第三章 经济增长与发展
*(阅读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一、二目,第三节第一、二目)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方式及类型。阐述了如何确立企业发展战略及农村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二)学习要求
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如何确立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怎样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方式的类型及其转变。“三农”问题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掌握:农业与农村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途径。如何扬长避短,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第四章 经济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一目,第二节第一目,第三节,第四节第一、三、四目,第五节第二、三、四目;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一、二目,第二节第二、三、四目,第三节第二、三目)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阐述了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现代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现代化。说明了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重阐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运用经济和政策法规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要求
了解经济现代化的内容。认识经济现代化中加快城镇化进程以促进农村现代化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理解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内容及意义。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内容。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经济现代化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
2、掌握: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现代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现代化。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运用政策法规促进可持续发展。
3、着重掌握: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经济国际化
*(阅读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第一目,第二节第一目,第三节第一、二目;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一目、第二目、第三目,第二节,第三节)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市场国际化,当代国际市场的新发展,国际价值规律与经济竞争。阐述了经济国际化的战略及价值目标,我国如何合理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济合作。
(二)学习要求
了解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认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市场的新发展,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原则。认识和理解经济国际化的战略及价值目标。我国在经济国际化战略中如何合理利用外资,全面拓展对外经济合作。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经济全球化及两面性。国际贸易结构的新变化,国际价值规律,经济国际化战略及其价值目标。
2、掌握: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市场的新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原则。经济全球化及其两重性,实施比较优势战略与赶超战略相结合。
3、着重掌握:合理利用外资的意义。我国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我国应如何全面拓展对外经济与技术交往。
第六章 分配与消费
*(阅读教材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七章第一节第一、二目,第二节第二、三目;第四节第一目;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二、三目,第二节第一、三目,第三节第一目)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按要素分配的实质。阐述了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民和政府的消费。
(二)学习要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理解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了解按要素分配。把握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民和政府的消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鼓励一部分依靠劳动先富起来的原则。按要素分配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民的消费和政府的消费。按劳分配的多种劳动计量方式。
2、掌握: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按劳分配的作用。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
3、着重掌握:正确处理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第七章 宏观调控
*(阅读教材第十九章第一节,第三节;第二十章第一节第一目,第二节,第三节第一目)
(一)课程内容
本章阐述了市场调节的缺陷,宏观调控的对象与目标,介绍了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特征及宏观调控体系的结构。明确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心,介绍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阐述了经济政策的功能。
(二)学习要求
正确认识市场调节的缺陷,宏观调控的对象与目标。了解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心。理解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成,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及各自特点,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市场调节的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心,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特征。
2、掌握:宏观调控的对象与目标,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成,宏观调控的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及其特点,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2、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
3、着重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第三版)》,何干强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严格按大纲指定的教材的章、节、目。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大纲指定的教材及章、节、目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40%,“掌握”40%,“着重掌握”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样题)。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