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一)定县调查与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
晏阳初把中国所有的问题归结为“愚、贫、弱、私”,他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二)“四大教育”
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平民普遍都具有“愚、贫、弱、私”四大疾病。针对以上四大病症,晏阳初概括出“四大教育”之法,即: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晏阳初认为,在“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1.文艺教育
文艺教育包括平民文学和艺术教育两个方面。针对“愚”,平民教育的第一步就是“除文盲”。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使平民能运用传达知识的工具,促进平民文化生活,使平民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有相当的了解和欣赏,形成知识力,以适应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
2.生计教育
生计教育具体就农民而言,就是要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工艺等方面入手,向农民普及科学生产的知识和技术,改善其生计状态,以提高其经济生活水平。其目的在于使“人人具备生产的技能,造就能自立的国民。”
3.卫生教育
卫生教育分为实施卫生教育和创建卫生保健制度两个方面。卫生教育旨在普及卫生知识,重视疾病预防,养成卫生习惯,改进公共卫生。
4.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的内容包括国族精神研究、农村自治研究和公民知识教育。其目的在于“养成平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使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与团体生活”。最终目的是使农民具有最低限度的公民常识,发展团结力量,启发民族觉悟,训练自治能力,培养法治精神。
晏阳初强调,四大教育是“连锁的,不是孤立的。要培养人民的知识力,就不能不培养其生产力、抵抗力和团结力。这四种东西是相依为命的,不是单调植入所能达到目的的。”平民教育受到蒋介石的重视,被纳入到国民党“政教合一”的轨道。
(三)“三大方式”
平民教育运动的对象是全体民众,通过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知识力、强健力、生产力和团结力”的“新民”。晏阳初他们采取三种方式对民众进行教育,即: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1.学校式教育
学校式教育就是采用平民学校的形式,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生计巡回学校。
初级平民学校以识字教育为主。
高级平民学校为毕业于初级平民学校的一部分青年农民所设立,进一步教授四大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乡村领袖。
生计巡回学校主要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选择良种、防虫治病等技能的训练。
2.社会式教育
这是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内容取材于四大教育,主要是通过平民学校同学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如成立读书会、演说比赛会等,使平民学校的毕业生继续受教育。平校毕业生同学会是其中心组织。
3.家庭式教育
这是对各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常与学校式、社会式结合进行,目的是帮助改良家庭的日常生活,帮助解决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扩大家庭的责任感,减少对上学青年、儿童的反对和阻力,使家庭社会化、增进家庭的社会责任。其教育内容仍为四大教育,选材标准侧重家庭需要与身份特点。
(四)“化农民”与“农民化”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目标和途径。晏阳初在定县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颇有中国特色,确实给实验区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实惠。其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打破了狭隘的教育观念。但他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否认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结果以失败告终。
教学点:4个 人气:133
教学点:4个 人气:123
教学点:4个 人气:105
教学点:4个 人气:96
教学点:4个 人气:94
教学点:4个 人气:8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400-0909-044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404号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昆明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所有,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有侵权或投诉,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