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路问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24 阅读量:7
近日,重庆市发布41项地方标准,《“青少年之家”建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位列其中。据团重庆市委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介绍,《规范》是全团“青年之家”建设管理方面的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已于4月15日实施。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重庆市探索“共青团+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打造了线上线下联系服务青少年成长的公益性、专业化团属阵地——“青少年之家”。
“青少年之家”根据青少年成长实际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公益课程和特色项目,深受青少年和广大家长欢迎。如“少年强”青少年体质提升计划、“团团讲述生命至上青青知悉安全第一”安全自护教育项目、“七彩假期”、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假期托管志愿服务等。
截至《规范》实施前,重庆市建成常态化活跃“青少年之家”1048个,累计开展活动27万余场次、服务青少年452万余人次。
快速蓬勃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团重庆市委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主任龙江告诉,在《规范》出台前的较长一段时间里,“青少年之家”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缺依据、无标准等问题,一般依靠过往经验、延续惯例开展建设,质量、效果参差不齐,不少团组织反映“开展相关工作找不到方向”,急需专业有效的建设管理规范指导。
“经过3年的努力,现在标准得以发布,让我们直接参与的人特别有成就感。”团重庆市委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项目负责人蓝婷介绍,《规范》从2020年年初开始筹备,先后经过酝酿调研、立项获批、文本起草、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研讨、文本修改完善、专家评审等流程后,正式向社会发布。,这也是团重庆市委首次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
《规范》主要规定了“青少年之家”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总则、场所建设、管理要求、活动开展、机制保障、志愿者要求、应急管理要求等内容。
针对“青少年之家”建设过程中的选址、建设面积、设施配备以及室内标识等,《规范》提出相关要求,如“室内面积应不低于50㎡,层高不低于2.8m,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等量化指标。管理上,《规范》对“青少年之家”运行过程中须遵守的相关规定予以明确,如实行“共青团+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模式、成立“1+1+1”的队伍体系。
为保证“青少年之家”正常、活跃运行,《规范》明确了每个“青少年之家”应保证常态化开放,每周开展活动应在1次以上;应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推动形成不少于1个品牌服务项目。
“青少年之家”运营的主要工作力量由团干部、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构成。目前,重庆市已有827家社会组织入驻“青少年之家”。另外,重庆市西部计划志愿者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每周到“青少年之家”报到,开展不少于1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