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培训 发布时间:2022-08-11 15:03 阅读量:156
提及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趋势,必须要先聊到“概念”这个词,概念即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而判断则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趋势在幼儿教师考试中,通常是以客观题的方式考察为主,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在简答题等题型之中,因此,对于此知识点,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能够深入理解判断的几条发展趋势,从而应用到解题中当,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学前儿童判断的四条发展趋势:
1.判断形式从直接到间接
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感知形式的直接判断和抽象形式的间接判断。一般认为,直接判断没有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是一种感知形式的判断。而间接判断需要一定的推理,因为它所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
从判断的形式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以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因为他们在判断的时候往往建立在直接感知或者经验的前提下,把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比如,有的幼儿会认为“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而事实的真相是,飞机的速度比汽车更快,这对于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和成年人来说,是间接判断的结果。但是幼儿却坚持自己的直接判断,他说:“我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的很慢。”
当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有所发展。7岁前的孩子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之后大多就进行间接判断。
2.判断内容从表面到深入
从判断内容上看,首先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在幼儿期开始向反映事物本质联系发展,幼儿能把客体的关系分解,并概括出来,开始反映概括的规律,分解的深度和概括性也就逐渐提高。
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的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例如,对于只有一条腿的桌子是否会倒下,3~4岁的幼儿认为会,因为“它少了三条腿,它烂了”,而5~6岁的幼儿开始能按照事物隐蔽的、比较本质的联系做出判断,他们会说:“会倒,因为它少了第三条腿,保持不了平衡,站不稳。”
3.判断根据从主观到客观
从判断的根据来看,幼儿从以对生活的态度为根据,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还要经过从事物的偶然性特征为依据过渡到以孤立的、片面的、不确切的原则为依据,然后开始一些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客观逻辑判断。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和推理,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例如,有的小孩子认为球从桌子上掉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待在上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学前儿童开始摆脱“主观化”或“自我中心”的倾向,出现一些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客观逻辑的判断,如“木做的东西才能在水里浮”。
4.判断论据从模糊到明确
从判断的论据看,学前儿童起初并没有意识到判断的论据,后来逐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幼儿初期,儿童虽然能做出判断,但是他们往往没有或不能说出判断的依据,或以他人的依据为标准。如“这是爸爸说的!”,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应该有依据。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从没意识到判断的根据过渡到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所以这时,他们开始寻找论据,但最初的论据往往是游戏性或者是猜测性的。比如,幼儿说“又小又清的东西会浮”,说“别针会浮”。然后看到别针在水里下沉了,就说“别针变大了”。到了幼儿晚期,儿童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据,努力是自己的判断有合理的论据,对判断的论据日益明确,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意识性和逻辑性开始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