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18 11:37 阅读量:3
古代年龄称谓高考常考
【襁褓】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举例:寅以菽浆代乳乳之,得不死,在襁褓未尝啼。(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举例: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
【龆龀tiáo chèn 】指儿童换牙时,七八岁。 举例:未逾龆龀,已议论天下事。(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
【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举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 举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举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及笄】笄,发簪。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后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 举例: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汤显祖《牡丹亭》)
【束发】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举例: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 举例: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而立之年】古代男子三十岁。语出《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不惑之年】古代男子四十岁。
【知命之年】古代男子五十岁。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古代六十岁亦可称“耳顺之年”。
【耆qí艾】年寿高。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举例: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古稀】七十岁。出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杖朝之年】八十岁。出处: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礼记·王制》)
【耄耋】八九十岁,泛指老年男性。 举例: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对酒歌》) 【期颐之年】一百岁。出处: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