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辅导 发布时间:2023-03-23 10:57 阅读量:19
3月16日,由中国·掌上高考主办的“迎接新挑战 共谋新发展——2023年(第四届)新高考改革高峰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
在论坛的“圆桌论坛”环节,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总编辑陈志文,西安医学院副校长和新盈,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陆昌云,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赵鑫,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毕小龙,围绕高考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
考生家长应该正确认知强基计划
2020年起,教育部启动实施“强基计划”。2023年“强基计划”即将启动,对于考生家长来说,在报考强基计划时应该注意什么?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赵鑫提到,国家推出强基计划,是希望在基础学科中培养出顶尖人才,但是很多考生、家长在报考强基计划时,更多关注本省是否有招生计划或者录取分数线,但未充分考虑到自身是否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中国总编辑陈志文提醒考生家长,是否要参加强基计划,需要考虑清楚,千万不要当成进名校的跳板。
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陆昌云认为,针对此问题,还需要扩大对强基计划招生的宣传,让考生、家长、中学从认知层面正确了解强基计划。
中国总编辑陈志文表示,不仅是在招生宣传方面,从培训机构的角度来说,他们在面对考生、家长时,往往会将强基计划当成是“新的自主招生”向考生、家长介绍,从而产生了一些误解。在刚推出强基计划的时候,陈志文总编辑就反复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疫情之后还要不要学医?
疫情之下,对于考生志愿填报来说,在专业选择上有哪些变化?
西安医学院副校长和新盈表示,医学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走高,以西安医学院为例,省内招生计划,一次性投满;口腔医学、临床医学报考热度最高,在陕录取平均分分别超出省一本线90分、74分。但相较于前几年,2022年预防医学、精神医学专业报考热度有所下降。
中国总编辑陈志文认为,虽然在经历过疫情之后,尤其是在2023年,报考热情也许会有一定的下降。但他还是会鼓励考生报考医学类专业,因为医学类专业不像计算机专业,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有“中年危机”,反而是“越老越吃香”。
外语类专业毕业生,未来之路仍然宽广
外语类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是否推荐考生报考?
据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毕小龙介绍,上外近年来的就业率都位居上海市首位,毕业生的薪资情况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目前,上外的38个语种招生专业都采取双语教学,非语言类的专业,比如金融、会计等,也要求学生的英语达到“专四”“专八”的水平。所以,整体来看,上外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多受到高端跨国企业的青睐。
中国总编辑陈志文表示,破解西方对我们污名化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出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生现身说法,而涉外人才则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毕小龙表示肯定,并希望考生家长能够看到学习外语类专业未来的发展之路,是越走越宽。
新时代下,计算机成为一门基础学科
在未来,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如何?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赵鑫认为,计算机相关专业更多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相关行业对于智能化的需求,社会仍然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
中国总编辑陈志文表示认可,认为未来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社会。新时代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一门基础学科。
“三位一体”或是高校招生未来方向
下一步,高考改革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
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陆昌云认为,上海、浙江地区实施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可能是高校未来的招生方向。从目前来看,“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不仅能够让高校录取到优质人才,也能给考生多提供一条上优质高校的通道。
上海外国语大学招办副主任毕小龙也表示,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让学生拥有更多主动权,去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一改变,实际上是释放了学生的能量。如果高校也能够释放出更多的能量,那么在高校和学生之间才会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之所以可以尝试,就是因为它同样释放了学校的主动能量,所以应该丰富多元化的招生路径。
中国总编辑陈志文则认为,上海、浙江地区之所以能够先行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与这些地区基础的物质条件和整体的治理水平有着较大关系。
高考改革仍处于发展阶段,需不断磨合优化
针对目前高考改革的现状,西安医学院副校长和新盈谈到,高考改革的过程实际就是国家战略需要、家长考生择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不断磨合的过程,所以近几年的不断调整、优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电子科技大学招办副主任赵鑫也表示,目前高考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都有补充发展的可能。他希望,随着高考改革的步伐,未来针对综合素质档案的应用和科学合理的评价,应有更加相对成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