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因为门槛比较低,每年都会有很多的考生报考,那么编导专业要学哪些内容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文艺常识
这门课程的名称,同样是一个概括性的称呼。完整的课程内容需要包含文学常识、艺术常识、电影常识、电视常识、戏剧常识、生活常识等内容。
该课程的学习贯穿于整个编导专业的学习全过程中,除了单纯简单的记忆与背诵外,还需要格外注重日常积累和适当的拓展性学习的重要性。
艺考生学习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考生的知识量,提升考生自身素质和艺术修养。
二、影像语言
该课程的名称可能相对而言比较陌生,其实换个通俗的叫法,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就是视听语言。
影像语言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由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结构语言三大部分构成。
它作为影视类相关专业最核心的课程,是读解、分析和创作影视作品的基本依据。
尤其是在影视作品的分析与读解方面,影像语言是搭建起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观众三者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
三、电影、广播电视、戏剧概论
这门课程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和乏味,但是它却是让每一位艺考生能够系统的、理性的了解专业的必经之路。课程包括各种概念和定义、产品特性、类型划分、技术变革、流派与学说、生产工艺流程和中(外)国发展简史等方面构成。
通过对概论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艺考生跳出原来片面的专业理解,从宏观角度对戏剧影视行业进行全面了解,梳理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
四、基础写作
作为一门应试课程,在艺考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础写作课程涉及故事写作、散文写作、议论文写作、评论文写作(影评与书评)和策划案写作等内容。
对于考生而言,除了要了解并熟练各类文体写作的要求、格式和规范外,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与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为,在艺考过程中,各大院校所考核的重点除了一些基础内容外,往往还会侧重于关注考试的文笔和逻辑两大方面。
五、作品分析
这门课程中贯穿在编导类专业艺考的笔试和面试考试环节。
所涉及的作品形式,涵盖范围是否广泛,主要包括电影作品、电视节目作品、戏剧作品、摄影作品、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
在笔试环节,主要通过评论文写作形式进行,不仅考察考生的文笔水平和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考察其专业基础是否准确扎实、分析方法是否恰当以及艺术观与价值观是否正确等方面。而在面试环节,除了考察上述角度外,它还综合考察考生的知识储备量、艺术审美水准、应变与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剧作基础
作为一门非基础性课程,是对部分专业学习的提升课程。
它在故事写作课程的基础上,将增加剧作格式、剧作元素、剧作结构、叙事训练和经典作品剧作分析等内容。
该课程的学习中,主要目的是帮助考生掌握故事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并通过观察生活和广泛阅读来积累创作素材,从而全面提升考生故事剧本创作水平。
七、导演创作
该门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影像语言、电影语法(分镜头创作、影视剪辑)、故事构思、剧本分析、导演构思、场面(舞台)调度、大师研究和表演创作等众多内容。
但是,对于艺考阶段的考试而言,主要则是侧重于培养考生的创构思、构思和方法,并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读解和对艺术大师的研究,提升考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八、摄影创作
包括摄影基础、造型理论、摄影作品分析和摄影创作等内容。结合各艺术院校摄影专业的考试内容,考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的牢固掌握,还需要学会将理论转化到创作实践中,提升考生自身摄影作品的艺术水准。
另外,在考核摄影作品分析能力时,考生不仅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对摄影本体语言运用,与美术、音乐作品的分析进行区分,还需要其通过日常的积累和练习锻炼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理解力。
九、制片与市场
既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又是一门专业性课程。它主要包括影视管理和市场概论两部分内容。
之所以称之为基础性课程,是因为考生通过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能够更好的了解影视项目的创意策划、生产制作管理和营销宣传的基本流程和具体方法,并学会从市场和产业的宏观角度进一步认识影视行业,完善考生专业知识体系。
在专业性课程方面,由于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逐渐开设影视管理的相关课程,有意向报考该类专业的艺考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除了密切关注影视产业热点与动态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和市场分析方法。
教学点:1个 人气:38
教学点:1个 人气:33
教学点:1个 人气:32
教学点:1个 人气:31
教学点:1个 人气:756
教学点:1个 人气: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