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语文学科中,古诗词鉴赏赏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供大家参考!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类如何答?
1、认真审读,整体感知
阅读艺术作品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包括标题、作者、诗文和注释等内容。需要反复咀嚼,力求全面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和表达技巧。以题为例,05年高考试题中的标题通俗易懂地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表现游子思家之情。而通过作者白居易,我们了解到他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继杜甫之后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政治倾向强烈,艺术形象鲜明;抒情诗意流畅真切;叙事诗形象生动,描写细致,语言平易通俗。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注释我们了解到,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热闹如同春节,在今天的江南地区也有“冬至小年”的说法。然而,正值这样喜庆的佳节,诗人却离家远行,客居邯郸驿站,可想而知他的心境。从阅读诗歌内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主旨是游子思家,而诗歌的表达技巧则是运用了想象这一层次的艺术手法。我们可以将其与学过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进行对比,因为后者也运用了相似的手法。
2、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意象、意境以及人物形象等。感受形象的方法是抓住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景的交融,从而理解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在阅读诗歌时,我们既要关注对人物的描写,也要注意意象的描绘。
以05年高考试题中的“抱膝灯前影伴身”为例,这句诗描写了游子的形象。通过“抱膝”这一动词短语,诗人生动地表现出了游子的坐姿,形象地展现了他的无聊和孤寂。接着,诗中的意象出现了,“灯”和“影”成为了重要的意象元素。通过将“灯前”和“影”联系在一起,诗人将游子和影相结合,暗示了他在旅途中形影相吊的形象,更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和凄凉之情。
3、立足主旨,鉴赏技巧
形式为内容服务,技巧为主旨表达。在鉴赏题中,需要运用技巧解题,但前提是要用规范的表达方式来领悟情感和主旨。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衬托、对比、双关、互文、反复等)、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以及表现方法(如用典、象征、想象、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看05年高考试题中的第一问。解题时,我们需要抓住作者客居邯郸、思念家人的主旨,然后去赏析三、四句诗句的情感和形象。这首诗的主旨是描写游子思念家乡,而第三、第四句诗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并没有直接写诗人自己如何思念家人,而是以换位的角度,将诗人的思念转化成家人对他的思念,通过描写家人如何思念他来间接表达了他自己的思念之情。通过这样的写法,诗人没有直接提及自己坐了多久、思念了多久,而是通过第三句诗句暗示了这一情感:“想得家中夜深坐”。这样的艺术手法将思念之情更加深刻地表达出来。至于诗中提到的家人“说着远行人”,并未进一步阐发,这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谈能很好地表达出某种感情 。如: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对策小结:修辞方法及作用。
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文段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或很好地表达出了某种感情) 。
对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的考查是高考散文鉴赏中的热点、难点,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表达技巧方面的一些常用术语的概念和内涵,如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开门见山、设置悬念、承上启下、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等行文方式。从功能的角度讲,作者使用一些表达技巧的目的无非是想把文章的主旨说得更到位,考生在解答时必须明确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中心服务,所以要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
教学点:17个 人气:193
教学点:17个 人气:156
教学点:17个 人气:120
教学点:17个 人气:100
教学点:17个 人气:88
教学点:17个 人气:87